電影《滿江紅》已經毫無爭議地成了2023春節檔的票房最大贏家。
個人覺得影片之所以叫好又叫座,是因爲國師在認真講故事,而且全程高能+重重反轉,不到最後一刻你猜不到結局,這種把故事講到極致的手法令人拍案叫絕。
還有,明明表達的是家國大義的內核,外皮卻包裹着懸疑與搞笑的糖衣,全程笑點不斷,有人認爲這種風格很撕裂,我倒覺得:
捷运淡水站活春宫男女主角落网 二人「差18岁」街头大战原因曝光
也許讓慷慨赴死的勇士們從容走向他們給自己設計的命運,過程纔不致於那麼讓人揪心吧!
1
電影講述的是重重迷局,上至宰相,下至更夫馬伕走卒舞姬,皆是局中人。
只不過看到最後你才恍然大悟,設局的竟是身份最爲卑微的效用兵——張大。表面上,他爲了活命,只能步步爲營,實則一切都在計劃之中。即便山窮水盡之時,他還有最後一顆棋子。
正是這顆棋子扭轉全局,讓一首“滿江紅”傳誦後世。影片最後,禁軍將士們跟着樓上的秦檜替身整齊背誦的場面,蔚爲壯觀,震撼人心。
在那一刻,觀衆才明白:這個局的謎底是什麼?
影片中最大的反派是大宋宰相秦檜,故事就發生在他與金人勾結,即將出發去秋陵渡會談的前夜。
傳統敘事的指向無非是以刺殺爲目的,而電影大部分情節也確實都在鋪墊。
只因金人使者手裡丟失的密信,宰相府裡的更夫和舞姬命如草芥,秦檜身邊的幕僚各懷鬼胎卻又都死於非命。那麼多人的血應該能換秦檜狗賊一條命吧?看到最後,張導卻告訴你:張大和他的同儕們志不在此!
既然秦檜的命在張大們眼裡不值一文,他們要的是什麼呢?
當岳飛的“壯懷激烈”從三軍將士們口中整齊傳誦,從“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”響徹雲霄的那刻起,秦檜賣國求榮的計劃已經宣告失敗。
熱血與民族尊嚴一旦被喚醒,人性就會佔勝奴性,秦檜雖苟活一時,卻註定身死名滅,被釘在恥辱柱上遭受後人唾罵的結局。
一闕“滿江紅”,勝過千軍萬馬。
如果說“精忠報國”是剌在背上的家國之恨,而“滿江紅”則是慷慨激昂的戰鬥號角。與精神動員的感召力量相比,手刃奸賊格局着實小了些。
至此,這個局方纔圓滿。
觀衆會疑惑:張大一個小人物,他憑什麼?
手機拍照延遲感正常嗎?他測「三星超卡、iPhone卻很順」但有這1致命缺點
與其慨嘆他設局的精巧,不如說他賭的是人性與人心,是靖康之變背景下的“血猶未冷”。
易烊千璽演繹的親兵營副統領孫均很有層次感,前半段的麻木隱忍與結尾的勇毅果決形成鮮明反差。張大沒有白叫他三舅,也沒看錯他,一個被親姐姐罵作金人走狗,除夕夜獨坐於雪中的少年將軍。
正是他的奮起反抗,假意臣服,實爲臥底,才讓最終結局反轉。當然,不願當走狗的他,結局只能是遠走高飛,另謀出路。
同樣意外的是,劉喜的女兒桃丫頭並沒有死,她從石獅子上跳下背誦詞的第一句“怒髮衝冠”,士兵們自發複誦。這個場面讓人心生疑惑,如果不是虛鏡頭的話,只能解釋爲何立人性未泯,並未對小姑娘下手。
2
這個迷局中最大的意外是舞女瑤琴。
她是張大的妻子,雖曾流落煙花柳巷,又生得嫵媚風情,卻有着不輸鬚眉的膽識與英勇。這個計劃裡本沒有她,是她自作主張,混進舞娘隊伍。
她爲什麼這麼做?僅僅是爲了報答張大的知遇之恩?
也許從她吟誦的詞裡能找到答案:
何日歸家洗客袍,銀字笙調,心字香燒。流光容易把人拋,紅了櫻桃,綠了芭蕉。
而張大死前,唸的也是這幾句。
詞作者是南宋詞人蔣捷,他早年考中進士,正欲大展宏圖,卻遭遇國破離亂,只得四處漂泊。這首詞《一剪梅.舟過吳江》正是作者流亡途中所作,看似閒寫景,卻句句流露出國破家亡之恨。
瑤琴雖是煙花女子,卻並非“不知亡國恨”的商女,她所唱也並非“後庭花”!瞭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,也就不難理解瑤琴所作出的選擇。
當然,從歷史考證的角度,這也正是電影的一處硬傷所在。
蔣捷的詞作於南宋亡國之後,電影的背景是秦檜當權之時,南宋政權雖搖搖欲墜,但並未坍塌。難不成影片中的人物穿越了?
然而張藝謀早有準備,電影從片頭就提醒觀衆“本故事純屬虛構”,所以咱們也不便太較真,畢竟這不是紀錄片。
3
爲了把故事講到極致,不僅僅要求強大的敘事功力,還需要影像藝術和背景音樂的配合。
《滿江紅》延續了張藝謀一貫的影像美學風格,色調濃烈,表現夜那就暗黑到底,濃如潑墨,從《影》《懸崖之上》到這部影片,莫不如此。
内蒙古高考加分政策调整,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投档由10分调整为5分
夜幕籠罩下,人物穿梭在幽深的大雜院裡,逼仄的空間和濃重夜色讓故事走向越發撲朔迷離,懸疑氣氛拉滿。直到影片結尾,大局已定,纔看到甲冑方陣,朗朗晴空。
影片當中的幾段背景音樂,令人印象極爲深刻。幾段豫劇唱段結合搖滾節奏,如滾滾驚雷,對於故事的推進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。比如瑤琴即將行剌時,背景音樂爲《穆桂英掛帥》,被提審場面則選用《包公鍘美案》,都是再貼切不過。
總之,作爲賀歲電影,《滿江紅》體現了國師足夠的誠意,說是巔峰之作也不爲過。當然也並非毫無瑕疵和敗筆,真要挑毛病也能挑出一堆來。
长江禁渔:三峡大坝鱼群引热议!水老虎到处都是,呈现爆发式增长
話又說回來,有家國大義的內核,悲劇美學的底色,喜劇與懸疑元素調和,還有票房保證,這樣的主旋律電影,又有幾人能做到?